

来源:BBAPP体育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2-23 21:07:44
在四川省眉山市的一次旅游经历中,一位游客因被导游和商家巧妙诱导,投资了高达31600元的翡翠。但当她尝试按照承诺回收时,却遭到商家的拒绝,理由竟是“超期”。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关注,不仅揭示了旅游消费中的潜在陷阱,也引发了对商家诚信和游客权利的广泛讨论。
这位游客于2023年11月4日参加了从成都出发到乐山大佛的旅行团。在旅途中,导游对即将拜访的翡翠店进行了一番宣传,声称该店是经过政府授权的正规商家,翡翠的质地保真且有升值潜力。导游言之凿凿地表示:一年后可按成交价的120%回收,甚至在最大五年的期限内可以翻倍,让一众游客倍感心动。在这种强烈的消费引导下,这位游客最终选择了购买两个翡翠挂件。
然而,当一年期限解除后,该游客试图联系商家回收翡翠时,却发现商家各类的回收承诺均成了泡影。游客告知商家的销售简称“西堰翡翠”以“超期”为由拒绝了回处请求,这样的行为令游客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
这起投诉在网络上的反响不小,引发了眉山市东坡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注意。该局在《问政四川》网络站点平台上给予了回应,但回应内容并没有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苍白的回应中提到,游客提供的收款人联系方式为空号,而这位游客实际上并不属于眉山东坡区,建议她向参团所在地进行投诉。
这样的解决方法并未得到游客及公众的认可,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在公权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失责的表现。游客声称自己并不知晓收据上联系方式为空,总感觉自己很无辜。法律专家这样认为,商家的行为本质上涉及到误导消费,明显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诱导消费一词,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它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常常暴露出商家在推销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为了追求利益,个别商家往往不惜采用高压销售手段,借助导游的影响力,引导游客做出高价消费,而后则利用很多理由让我们消费者无。
在这起事件中,导游与商家联手诱惑游客,承诺的“高回收率”虽然在耳中动听,实则却意味着一场隐秘的骗局。很多消费的人在面对一时的冲动消费后,却往往因为缺乏了解和经验,陷入市场的深渊。
此事件再次将旅游购物的两面性呈现在公众面前:既是揭开了商家与导游联合销售的内幕,也是在呼唤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的重视。作为消费者,要时刻保持警惕,理性消费,以避免在美丽的旅行途中,因诱导而饮下苦涩的果实。这个事件无疑为其他游客敲响了警钟,也为监管部门的下一步反应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希望未来在游览之余,游客们能获取的不是失望与后悔,而是真实而美好的消费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