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的管理和处理难度大,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关系民生和环境质量的问题。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1号)并出台配套政策,但调查发现当前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厂商源头控制等环节任旧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应看到,电子垃圾也潜藏着巨大的资源价值,具有环境和资源双重属性,是“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浙江、广东等资源匮乏省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慢慢的变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解决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及再利用问题,我认为目前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构建多渠道回收体系,促使电子垃圾有序流向规范化处理企业。高效合理的回收体系与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之间的无缝匹配,直接影响电子垃圾利用的效率和持续性以及污染控制水平。在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消费者、销售商、回收商、正规拆解处理企业构成了良性的回收处理体系。我国现有定点拆解处理企业105家,约50%的废弃电器电子科技类产品流向正规处理渠道。但2011年底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部分地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又回到以小商贩的流动回收为主,又慢慢的出现渠道分散、价格不稳定、集约化程度低、正规公司竞争不过小商贩等情形。应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推动处理企业回收体系建设,如开发上门回收、积分回收等回收模式,鼓励处理企业和销售卖场自行实施“以旧换新”等。
二是严格控制电子垃圾非法拆解和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控制。电子垃圾的处理处置具有潜在污染性,一旦处理不当,产品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释放,如重金属、溴化物阻燃剂和制冷剂等,会造成污染,处理过程还可能添加或产生新污染物。例如,一台CRT显示器中仅铅含量平均就达1至2千克;一吨印刷线千克。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些知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电子垃圾非法拆解问题依然严重,引起的污染问题屡受国际关注。目前仍然需要加快电子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控制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降低电子垃圾不正当处理引发的人类健康风险。
三是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把电子垃圾作为宝贵的城市矿产。电子垃圾成分复杂,可回收物质种类多,包含近50%的金属、21%的塑料和18%的玻璃陶瓷等,是非常好的“富矿”。例如,电脑主板金含量250克/吨,而中国金矿的品位一般在3—6克/吨,而一般经过选矿得到的金精矿也只有70克/吨左右,也远达不到上述含量。目前我国处理企业以整机拆解为主,整机拆解后得到的废电路板、电池、荧光粉、塑料和低价的显示器玻璃等拆解物,一般采取直接出售交给下游市场处理或进行填埋等处置方式。如不少废电路板被运到贵屿等地以非正规的、原始的加工方式来进行处理,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并浪费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