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分离机
分离机

不服不行!因为生产力太足中国的城市垃圾竟不够烧了

来源:BBAPP体育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2-25 02:32:16

产品介绍

  传统的垃圾填埋和堆肥方式,不仅会带来长期的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问题,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品质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最近几年,我国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垃圾治理的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垃圾不够用的情况。

  最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了逐步发展,更是出现了垃圾不够烧的尴尬局面。

  据统计,在2024年8月,我国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925家,数量远超于了其他国家。

  这些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能处理103.5万吨的城市生活垃圾,一年能处理3.7亿吨。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城市的垃圾产量与焚烧发电厂每年的处理量之间有着巨大的缺口。

  根据E20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现在的平均负荷率大概仅有60%,大部分的焚烧发电厂都未达到满负荷运营。

  陕西咸阳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2020年7月正式并网发电时,每天能处理1500吨的垃圾,但咸阳主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却只有800吨,勉强达到发电厂每天处理量的一半。

  位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商水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在2021年12月并网发电时开始,就始终面临垃圾清运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于是,这个发电厂只能采用单炉运行或者停炉的方式来进行生产。

  在各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吃不饱”的现象背后,显露出的问题是: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之下的不合理超前规划。

  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的垃圾焚烧厂数量增加了303%,焚烧处理量增加了577%。

  在《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也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9年,我国垃圾焚烧解决能力从10171吨/日增长到了433708吨/日。

  然而,垃圾焚烧能力的迅猛增长,却暴露了我国各大城市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超前规划的问题。

  2017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土资源部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

  其中,特别强调了各地能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对垃圾焚烧进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允许超前谋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划选址,适度超前建设与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长相适应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然而,在实际的落地操作中,不少地方往往会对当地的区域发展给予过高的预期。

  于是,他们不仅进行了过度的“超前建设”,甚至,还在没有“超前建设”条件的区域,开展“超前建设”。

  这些因“过度建设”与“超前建设”而出现的发电厂,是直接引发垃圾焚烧厂“吃不饱”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开始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这也让能够进入发电厂焚烧的垃圾数量,又被从源头上降低了。

  在一篇由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洪权所写的关于垃圾分类效果的文章中也提到:

  从2019年7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开始,到当年底,每天分出的湿垃圾已达到7453吨,相比去年同一时间增加了88.8%。

  而每天分出的干垃圾数量却只有17731吨,相比去年同一时间下降了17.5%。

  2020年6月29日,在“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中也说到:到2020年5月为止,上海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高达35%;

  目前,我国大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建立完成,在原料垃圾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发电厂只能用调整生产周期的方式来进行应对。

  自该厂2021年3月2日真正开始接收生活垃圾以来,因为清运来的垃圾量达不到生产预期,他们只能以每运行3个月,停产1个月的方式来进行运转,以便能够积攒到足够的垃圾。

  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是对发电厂产能的一种极大的浪费,也为环境保护埋下了隐患。

  “垃圾量严重不足,企业会选择停炉。但在起炉和停炉阶段,焚烧炉的氯化氢等环保指标本身就不稳定,而过于频繁起停,若出现臭气引发邻避效应甚至是污染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挖开垃圾填埋场,将那些长期深埋在地下的老旧垃圾给挖了出来,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原料来源。

  然而,在缺少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挖取填埋垃圾,存在着极大的污染物渗漏风险。

  2019年5月14日,吉林省四平市就曾被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过,该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未经环评、没有配套建设异味导排和渗透液收集处理设施的情况下,擅自倒运存量垃圾30余万吨,造成新环境污染的事件。

  然而,如此数量庞大,且无法达成满负荷运转的焚烧发电厂,似乎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原本,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立,是在垃圾处理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两件事上都有利的双赢事件。

  可当它们在被过度建立之后,却暴露了我国在行业规划和技术提升等问题上的不足。

  在环境保护的大前提下,如何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研究报告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分析》

豫ICP备18000688号-1 网站地图